市应急学会稳步推进顺义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工作
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响应、抢险救援、过渡安置过程中,发挥转移避险、安置避难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,对于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
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应急管理部、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于2023年7月31日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应急〔2023〕76号),要求“2025年底前,遵循发展规划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,全面开展省、市、县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”。2023年12月28日,市应急局和市规自委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印发<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(2022年-2035年)>的通知》(京应急发[2023]25号),要求各区要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管理,加快开展区级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。
为有效落实相关要求,推进顺义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有序开展,推进“平急两用”应急避难资源调查评估利用各类公共设施资源,加强综合性、室内型和乡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,依据应急管理部、自然资源部编制印发的《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》(应急〔2023〕135号)等有关要求, 学会自年初积极开展了顺义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。针对区应急避难场所存在分布不均、规划不够完善、建设标准较低等问题,通过与顺义区局积极对接现有系统台账数据资料,分类开展现场调研和避难场所资源摸底分析,进行全区应急避难场所的资源调查,梳理各项灾害事故风险,做好应急避难需求分析,制定顺义区应急避难策略和长期规划目标及布局。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级别和类型,对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提出指引。目前,规划编制已按工作计划稳步推进,阶段性成果文件及时与顺义区局及顺义区规自委征求意见。
下一步,学会将深入总结丰台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工作的心得,加强其他区规划编制成功经验的学习,积极关注国家及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的政策要求,广泛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技术专题学习,积极配合市区两级做好后续的数据补充和规划落点工作,充分发挥首都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智库作用,为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长远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。